您好,欢迎您光临好产品网! 今天是
   
网站二维码
官方微信
新闻动态
十年磨一苗——张青山的创业故事
来源: | 作者:pro2ea3fb | 发布时间: 2018-09-03 | 1134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张青山,今年40开外,时任亚林中心长埠村长埠油茶协会会长,从事油茶苗的栽培已经十年了。十年里,他从一个为人打工的“小工”,一跃成为带领100多位会员共同创业的会长,年收入也有当初的七八千元到现在的“绿色白领”。



十年磨一苗——张青山的创业故事

 

 

      一个人,花10年时间干一件事,不是事的魅力非凡,就是人的毅力非常,两者合在一起那就是事业。这是从张青山身上悟出的道理。

  张青山,今年40开外,时任亚林中心长埠村长埠油茶协会会长,从事油茶苗的栽培已经十年了。十年里,他从一个为人打工的“小工”,一跃成为带领100多位会员共同创业的会长,年收入也有当初的七八千元到现在的“绿色白领”。遇见张青山的时候,他正在村委与会员研究油茶的栽培技术,十几位民工正在屋檐下就着几张桌子忙碌地嫁接油茶苗。

   1992年,亚林中心研发出高产油茶新品种,开始在长埠林场育苗。一开始,高产油茶苗品种单一,产量相对传统油茶高一些,毛头小伙张青山不以为奇。至1998年,亚林中心不断研发新品种,高产油茶苗的育苗工程逐渐上规模。原本四面环山的长埠村,尽管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路,外来科技工作者、专家、学者以及商业老板等却路路进来。亚林中心根据发展需要,内部聘人承办了高产油茶公司,按照公司+农户的模式,在长埠村请村民领苗栽种,公司负责销售。张青山一开始“被试种”5分田,在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,学习嫁接、培土、搭棚、育苗、打药等技术,尽管每一颗苗仅3毛钱,一年下来,也有三四千元收入,抵得上两个年轻国家干部的工资。

  仅两年时间,关于油茶苗,张青山由被动变主动,由懵懂到清醒, 由门外汉到技术员,2000年始就认准高产油茶是个“朝阳产业”,是自己可以为之奋斗的事业。他的育苗田也由5分扩大到1亩,每年的七八千元收入和零风险还不合自己的“胃口”,开始想到了“规模”二字,至2008年育苗田扩大到五六亩,每年卖出高产油茶苗达10多万棵,成为当地种植油茶苗的佼佼者。到这一年,国家已经在全国推广高产油茶,仅国家林木良种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亚林中心油茶优良无性系就有9个。 “每亩套种5个品系以上,一般保证8个品系,例如套种长林3号、长林21号、长林53号、长林55号等。”谈到育苗,经过多年摸爬滚打的张青山无疑是“土专家”,他还自信地说,“我村种油茶苗的村民,可谓人人都是技术员。”随着市场的竞争激烈,光有技术不行,长埠村各育苗村民,已经深刻的感受到“规模”的重要。

   20091012日,对长埠村来说,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。这一天,村民自愿组织起来,成立“长埠村油茶协会”,推选张青山为会长。也是这一天,村油茶协会正式与亚林中心油茶公司脱钩,开始自由自主地闯荡市场。

   “为村民经济增收,为我村的油茶产业稳步发展而奋斗,是我村协会的宗旨。”张青山说。正是本着这一点,他与其他会员一道,跑订单、跑业务、招募农民工,一年到头忙个不停。今年,该协会订单已达100万棵,全村油茶农的积极性高涨。

  村里油茶事业的红火,吸引着大学生回来了。文华是2008年井冈山大学的毕业生,在外闯荡一年,去年回到家乡子承父业。其父亲村油茶协会副会长文海平远赴云南当起了技术员。问到文华为什么选择返乡种植高产油茶苗时,他说:“虽然辛苦,过得还蛮充实。再说,经济效益也不错。”

  农民工来了。安福赤谷乡的张素娥,每年都来长埠打工,嫁接油茶苗。长埠油茶协会忙的时候,请农民工多达上千人。

   “目前,种植高产油茶苗有三大优势:一是政策好,全国推广;二是市场好,到2020年,我省将新造高产油茶林1000万亩,逐步改造现有油茶林1100万亩,种苗暂时不会饱和;三是效益好,每棵即使8毛钱,收入也可观。”张青山这样分析市场前景。作为长埠油茶协会会长的张青山,通过十年的执着,自己奔上了小康路,还携手百名会员,带动千名民工,共同追逐高产油茶事业的新梦想。

   

(来源:新宣网—新余日报 作者:张文耀 黄传庚 欧阳毅)